夔砚的基本介绍夔砚是巴蜀地区三大名砚之一,夔砚,为传统名砚,曾列巴蜀地区三大名砚之一。据《明清两代砚说》(下)记载:清代砚石60余种,四川夔州石列第22种。刘伟铿在《文房四宝之一砚》中写到:“从唐代以来陆续发现、并开坑采石,生产刻制成砚的上品砚石,何止四大名砚。据有史可考的优质砚石产地(不完全统计)就有近五十处之多:……四川的夔州和万州等,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砚石产地。”
据研究者说,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新石器时代研磨颜料的石器就具有砚一样的用途。如1980年在陕西临潼姜寨发掘出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块石砚,砚上面有石盖,掀开石盖,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。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一方战国晚期的石砚,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略略加工制成的。砚面、砚底均有墨痕。这说明战国时期砚的使用已相当普遍。
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。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还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,千百年来历为骚人墨客所喜爱,有的为砚封官加爵,称砚为“即墨侯”,有的与砚为友,称砚为“润色先生”、“石友”等等。宋苏东坡更是爱砚成癖,终日与砚同床而卧。历史上曾出版了许多论砚及评砚的著作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硬笔、电脑基本取代了砚的实用性,但砚在当代却越来越被人珍爱,藏砚之风盛行,砚进入了艺术品收藏行业。